新闻中心
News
分类>>健康的运动何以夺命?警惕运动猝死
健康的运动何以夺命?警惕运动猝死人类历史上第一例有据可查的运动性猝死可追溯到公元前490年。那一年,希腊军队在雅典附近的军事重镇——马拉松与入侵的波斯军队展开了一场决定希腊命运的激战。希腊军队大获全胜后,青年士兵菲迪皮德斯奉命跑回雅典报告胜利的喜讯。但是,当他跑到雅典时,他只喊了一声“我们胜利了”,便倒地死去。为纪念菲迪皮德斯,“马拉松”长跑运动诞生了。
历史上在运动中猝死的运动员为数不少,近年来就有一些曾在运动场上创造过辉煌的运动员的运动性猝死引起过轰动,例如吉姆·菲克斯(1984年,马拉松,美国)、弗乐·海曼(1988年,排球,美国)、谢尔盖·格林科夫(1995年,花样滑冰,俄罗斯)以及中国排球国手朱刚(2001年)。
哪些运动项目发生猝死的比例较高?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的一项调查显示,运动猝死发生比例最高的运动项目是跑步,占33.98%,其次是足球、篮球。
1908年伦敦奥运会确定马拉松距离42.195公里。时至今日,马拉松和长跑不仅吸引着全世界的专业运动员,很多业余爱好者也积极的投身于这项体育赛事中。然而,马拉松及一些超长距离的长跑对普通大众来讲毕竟是一项极限运动,它对于心血管的作用仍然存在争议。运动锻炼当量力而为,当超过自身的承受范围,锻炼也就失去了保护作用,随之而来的后果也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
跑马拉松猝死的人近年来不断地上升。有研究者评估了2000年1月1日至2010年5月31日在美国与马拉松和半程马拉松赛跑相关的心脏停搏的发生率和结局。结果在近1100万名跑步者中,59名参与者发生了心脏停搏,平均年龄42±13岁,其中男性51名。发生率为0.54/100000名。在59例心脏停搏病例中,42例(71%)为致死性。马拉松期间的心脏停搏发生率显著高于半程马拉松。
中国国内的马拉松赛事在2015年-2017年近三年时间里,已经有超过16位参跑者发生猝死。这些赛事包括2015年10月25日合肥马拉松、2016年11月15日上饶马拉松、2016年12月10日厦门国际半程马拉松、2017年2月12日香港马拉松、2017年6月14日广州国际马拉松赛、2017年11月19日的重庆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2017年11月26日上海长宁国际半程马拉松赛等。
大多数人可能会觉得从没跑过马拉松的人更容易猝死,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根据统计,马拉松赛事中猝死的人往往是那些跑过马拉松赛的选手。美国运动医学专家对美国Twin City 和Marine Core 两个马拉松比赛几十年中猝死的人所做出的统计,猝死者中是第一次跑马拉松的人竟然只有2位,仅占14.29%!
德国学者Stefan Möhlenkamp等曾对108名有过跑5次马拉松经历的选手的心脏做过检查和跟踪研究(50、60和80岁时做检查对比),结果发现很多马拉松运动员有轻微的心肌损伤。该研究的结果于2008年发表在European Heart Journal上。
近年来,足球场上越来越多的球员骤然倒下。2003年联合会杯半决赛喀麦隆对阵哥伦比亚的比赛中,喀麦隆队员维维安福在比赛中突然倒地,抢救无效死亡。2004年在葡萄牙足球联赛吉马良斯与本菲卡的比赛中,效力于本菲卡的匈牙利国脚费赫尔因心脏病突发在场上猝死。
职业运动员还包括我国的青岛黄海海牛队的外籍球员格兰·戈基奇、马来西亚T-team队的尼日利亚籍球员大卫·奥尼亚、阿根廷巴拉纳竞技队的克里斯蒂安·戈麦斯、比利时洛克伦队中卫默滕斯、意大利利沃诺队的莫罗西尼,等等。
2017年8月,前甲A上海中远俱乐部老总王国林在上海普陀区球场踢球时发生猝死。2017年11月,广州著名餐饮企业炳胜的创始人之一卢润炳在越秀山体育场踢球猝死。
对于运动心脏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1899年瑞典医生Henschen通过胸壁叩诊发现越野滑雪运动员心脏肥大,认为最大的心脏将赢得比赛的胜利,并把这种运动员特有的大心脏称为运动员心脏(athletesheart)。
科学研究已经证实,运动训练能使心脏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产生适应性改变。与静息状态相比,运动时人的心脏输出量能增加数倍。未经训练者,心输出量的增加主要依靠心率的加快,而职业运动员则通过每搏量的增加。正常时心脏每搏量约70~80ml,运动时将增加n倍时,可想而知心脏的负荷将有多大。
于是长时间进行有氧运动的人会出现代偿性心脏肥大。通常运动员的心脏肥大一般为中等程度,脏重量一般不超过500g或心脏系数为7.5g/kg体重。
有运动性心脏肥大的职业运动员,安静时心率会比正常人低,安静或睡眠中心率40次/分者十分常见。运动员心脏具有可恢复性,即一旦停止运动,运动员的肥大心脏与功能的适应性改变可复原到常人水平。
运动性猝死主要与心脏和脑血管疾病有关。因素也可引起猝死,但不多见,包括中暑、体能消耗过度引发身体机能衰竭、滥用药物等。心源性猝死是运动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占81%)博鱼官方网站,大部分是由于潜在的心脏疾病导致的。脑源性猝死占运动性猝死原因的第二位(17%),主要有脑血管畸形、动脉瘤或高血压等。
2015年欧洲公布的一项研究中,2354名参加夏季或冬季奥运会的运动员,平均只有27.6岁,但是171名患有不同程度的心脏病,比例高达7.3%。从里约奥运会中荣耀归来的中国运动健儿中,孙杨曾因心脏不适退出喀山世锦赛1500米自由泳决赛;女排勇将惠若琪的心脏之前被确诊为室性心动过速,也经历过艰难的治疗恢复过程。
35岁以下易发生猝死的原因以遗传性或先天性心脏异常为主。肥厚型心肌病是年轻运动员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占1/3以上。要非常明确地对较轻的肥厚型心肌病和受过高强度训练的运动员的正常心脏肥厚相区分,也并非易事。一般而言,运动员的心肌肥厚为均一肥厚,最大厚度 15 mm,停止训练后肥厚缓解。
运动猝死不仅发生于职业竞技运动员,也发生在普通健身者中,如在操场跑步时猝死。大家可能都听说过很多关于夜跑猝死的情况。那些参加夜跑的人们,白天工作繁重,身体很疲惫,而他们热爱运动,想要用夜跑来锻炼身体,同时放松疲惫的身躯。但是,大强度的锻炼根本不会使身体放松,而是让身体更加的疲惫,心脏,肺部等承受负担。晚上再大强度锻炼,身体承受不了,导致猝死。
正常情况下,用心率来衡量运动负荷,而220减去年龄是可以承受的最大心率。如果在运动过程当中一直保持甚至超过最大心率,当运动到精疲力竭的时候,血液中一氧化碳的含量会低于安静状态下的水平,而一氧化碳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最强血管舒张物,如果浓度下降,血管横断面会变小,最终心肌供血量会下降。
世界“有氧运动之父”肯尼斯•库珀博士在他的《安全跑步》一书中早就指出:“如果为了心脏健康的锻炼,每周跑步的距离不应该超过15英里(约25公里);如果过去很少跑步,并且现在已经是40岁以上,则不宜跑马拉松。”
跑马拉松的过程中,补水、补充运动饮料也很重要。运动员中暑往往是马拉松跑中另外一个常见的危险之一,其发生率远高于心脏骤停,但同时也被认为是心脏骤停发生的诱因,天气炎热和湿度高的环境下尤其如此。
3. 参加运动训练或比赛前进行严格体格检查,识别运动猝死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运动试验等检查手段。
如果你在上述提问中的任何一项回答了:“是!”,您就应该一定要先去做个体检,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有所了解和掌握,并征得医务和体育专业人士对你参加体育锻炼的同意和建议,因为这可能关系到你的“生死存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